4.jpg


糖尿病这种被人们称为“富贵病”的病,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变成了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且发病年龄也从中老年人向青年人甚至是青少年蔓延。不可治愈、终身服药、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始终让人心有余悸,它已经成可怕的“可怕杀手”。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感染、毒素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三多一少”症状,其后期还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危及生命。


糖尿病主要分为I、II两型,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II型糖尿病是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的90%以上。其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


1.1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


2.2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5.jpg


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与代谢紊乱有关的表现,尤其是与高血糖有关的“三多一少”,多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常不十分明显或仅有部分表现,另一大类是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的表现。


1.多尿

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2.多饮

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3.多食

多食的机制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进出组织细胞前后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时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缩小,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饥饿感,摄食后血糖升高,动静脉血中浓度差加大(大于0.829mmoL/L),摄食中枢受抑制,饱腹中枢兴奋,摄食要求消失,然而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组织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另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因此机体实际上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亢进。


4.体重下降

糖尿病患者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下降,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体重逐渐下降,乃至出现消瘦,一旦糖尿病经合理的治疗,获得良好控制后,体重下降可控制,甚至有所回升,如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重持续下降或明显消瘦,提示可能代谢控制不佳或合并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5.乏力

在糖尿病患者中亦是常见的,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和有效地释放出能量,同时组织失水,电解质失衡及负氮平衡等,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6.视力下降

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诊时,主诉视力下降或模糊,这主要可能与高血糖导致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晶体屈光度变化所致,早期一般多属功能性改变,一旦血糖获得良好控制,视力可较快恢复正常。


3.jpg


1.典型症状: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


2.不典型症状: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不典型,仅有头昏、乏力等,甚至无症状。有的发病早期或糖尿病发病前阶段,可出现午餐或晚餐前低血糖症状。


3.急性并发症的表现:在应激等情况下病情加重。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多尿加重,头晕、嗜睡、视物模糊、呼吸困难、昏迷等。


4.慢性并发症的主要表现:

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无视力下降以及下降的程度和时间;是否检查过眼底或眼底荧光造影;是否接受过视网膜光凝治疗。

②糖尿病性肾病:有无浮肿,尿中泡沫增多或者蛋白尿。

③糖尿病神经病变:四肢皮肤感觉异常,麻木、针刺、蚁走感。足底踩棉花感,腹泻和便秘交替,尿潴留,半身出汗或时有大汗,性功能障碍。

④反复的感染:例如反复的皮肤感染,如疖、痈,经久不愈的小腿和足部溃疡。反复发生的泌尿系感染,发展迅速的肺结核。女性外阴瘙痒。


bb386ca359.jpg


病程较长、控制较差的糖尿病人常伴有各种并发症或伴随症。多种感染显然属并发症,酮症酸中毒等可能为本病恶化的严重表现,微血管病变基础上所致的病理如肾脏病变、眼底病变、神经病变等为糖尿病重要的慢性并发症,但大血管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心、脑、肾等的病变和高血压等与糖尿病关系虽密切,也可见于非糖尿病者,则是否为并发症,尚需具体分析。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昏迷


二、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


三、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四、感染常见的有下列几组:


1.皮肤感染:如体癣、指甲癣、足癣及疖痈等化脓性感染很常见,有时可酿成败血症。

2.结核:特别是肺结核,一旦得病,扩展迅速,蔓延广泛,病灶多系渗出性二酪样肺炎,易成空洞,发病率比常人高3~5倍。随肺结核等控制情况而波动。

3.泌尿系感染:其中以肾盂肾炎、膀胱炎为多见,有时伴真菌性阴道炎,感染不易控制,须与严格控制糖尿病同时进行,方可获得较好疗效。国内坏死性肾乳头炎少见。

4.胆囊、胆管炎、胆石症、牙周炎、牙龈溢脓及鼻窦炎等。


占糖尿病的90%以上。其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


2.jpg


图片1.jpg

有的糖尿病患者在用了胰岛素以后,会感觉很好,开始依赖胰岛素,认为就可以随便吃了,不需再费神控制饮食或再进一步采取别的办法。其实,胰岛素治疗的目的是为了血糖控制平稳,胰岛素的使用量也必须在血糖、饮食摄入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如果不采取饮食控制及其他应对方法,血糖会更加不稳定。因此,胰岛素治疗的同时不但需要配合饮食方案,中医经络调理也非常有必要。


图片2.jpg

直接静脉注射胰岛素,虽能取得短暂的降糖效果,但是没有解决血糖异常的脾胃这道关口,长时间血浊堆积后,药效作用越来越小,血糖就会稳中有升,血瘀也会加重,肾、眼、足等并发症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肾、眼、足这些器官都是微循环最发达,对血管瘀堵表现的最为明显,尤其是眼部,所以糖尿病并发症往往最先出现的就是视网膜病变,还有糖尿病足。糖尿病打胰岛素,是一个暂时控制血糖指标的方法,但从长远来看,其危害更大,增高的血糖再也降不下来,还会加快各种并发症出现。


图片3.jpg

很多人认为,既然是“糖”尿病,那么只要不吃糖或甜的食物就行。而咸面包、咸饼干以及市场上大量糖尿病专用甜味剂食品不含糖,都是安全的,可以随便吃。其实,各种面包饼干都是粮食做的,与米饭馒头一样,吃下去也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因此,这类食品只能用来改善单调的口味,不能毫无顾忌的大量摄入。


图片4.jpg

糖尿病被称为“富贵病”,发病原因和日常饮食、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比如长期偏嗜酸辣,脾胃刚开始能对酸辣加以运化降浊,多余的通过肠道排出体外。时间一长,脾胃长期受刺激,酸辣重味入血,这些入血杂质增多,血液粘稠度增加,血糖、血脂等指标就明显升高。气血运行周身,其粘稠度增高之后流动减缓,形成血瘀。血瘀发热,所以糖尿病多饮、多食、多尿。但水喝的再多也很难解渴,因为受困的脾胃不能将津液吸收入血输布脏腑,水、食物直接入胃走肠,看着能吃能喝,营养却大量流失,人会逐渐消瘦。所以面对糖尿病,首先要养好脾胃,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血糖只是一个指标,使脾胃保持在正常功能状态才是根本。


图片5.jpg

许多人在发现糖尿病的初期,都采取服用药物和一系列的治疗控制。长期服药后,即使血糖开始下降,可随即可能出现的,就是长期服药对心肝肾等脏器的损害。另一方面,许多人一段时间后,看血糖比较稳定了,往往出于“是药三分毒”的考虑,开始擅自减药,甚至停药,直到自己出现下肢肿等症状,再去检查时才发现自己已经开始出现并发症。


图片6.jpg

糖尿病的主要病理指标表现为血糖值高,但血糖只是血液中的一个指标,血糖、血脂、血压三个指标关联在一起。针对血糖、血脂、血压分别单独控制、吃药,难免会降低一个,升高另外两个,最后还是一损俱损,三者俱升。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症状各不相同,但都与“血”有关。“血”的生化依赖于脾胃吸收的营养精微物质来转化,“血行”则是气的推动作用。当“血”的来源正常干净,脾胃把好关,没有浊物入血,干净的血又能在经脉里正常运行,血糖、血脂、血压这些指标当然就会控制在正常范围,也就大大降低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几率。所以中医调控糖尿病,在于养脾胃清血,通经络行气血。


3.jpg


图片7.jpg

图片8.jpg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离不开内因和外因的双重作用。疾病发生的内因很大程度上是人体所具有特征的综合,也就是脏腑气血特点。消渴病的内因主要是五脏柔弱。消渴病之所以会出现许多并发症,也与五脏的柔弱有关。这个认识记载在中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五脏皆柔弱者,容易得消渴病。


图片9.jpg

“糖尿病”源于现代医学。但在中国对这个病的认识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汉代以前,糖尿病称为“消瘅”,“瘅”的意思是:多谷而病,也就是说:吃得太多,容易生病。中医认为,吃得过多,特别是过食肥甘厚味,可以导致人体两个基本的病理改变: 损伤脾胃,使食物的运化和机体的代谢功能不正常; 产生内热,消耗人的气血津液。机体的这两个病理过程都可能引发糖尿病。



图片10.jpg

《黄帝内经》中说:刚直多怒的人,更容易患消渴。《外台秘要》中也说:一些消渴病人,是因为悲哀愁绪所伤的。在我国历史上,因情志损伤或性情刚怒骄妄引发消渴病的事例很多,如楚汉争霸时的范增,魏明帝曹睿等。


中医所说的情志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惊、恐、悲七种情感,也称“七情”。正常情况下,七情是人们对外界刺激所作的反应,不是致病因素。但当某种情志长期或强烈的刺激超过了机体的调节时,就可能成为致病因素。中医非常强调七情的致病性,各类过极情志可以直接损害脏腑,也可以产生“内火”,也就是所谓的“郁久生热”。正因如此,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七情过极有密切关系。现代科学研究已证实:情志过极,会引起应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而这些激素可以对抗胰岛素的作用,使血糖升高。这些激素长期大量的释放,很容易造成内分泌代谢紊乱,引起糖尿病。


4.jpg

图片11.jpg

西医一般通过口服降糖药物维持或注射胰岛素维持血糖。对外源胰岛素绝对依赖,即必须用胰岛素治疗,否则会出现酮症酸中毒,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死亡,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西医认为通常糖尿病需要终生服药。


西医主要采取方案:


1、饮食治疗:严格限制摄入总热量


2、口服药物治疗:包括磺脲类和非磺脲类的促胰岛素分泌剂使用。主要不良反应有低血糖、胃肠道反应、水肿和加重心衰等。


3、胰岛素治疗:在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的另一种方法是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


4、胰腺移植和胰岛细胞移植:多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是进行胰肾联合移植的适应症。



图片12.jpg

中医讲究辨证而治。糖尿病以肺、胃、肾三个脏器,虚热为本、燥热为标,日久热伤耗气血、血流迟缓气行受阻引起血瘀,后期阴阳两虚五脏六腑俱虚。中医对糖尿病发病原因的认识。


中医主要辨证调理

主要病机是阴津亏损,燥热偏盛,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1.艾炙调理

艾炙可以修护受损的胰岛细胞,激活再生。还可以调补元阳,促使阴阳达到新的平衡。五脏六腑的功能恢复正常。

主炙:肺俞,肝俞,脾俞,肾俞,三阴交,太溪,足三里.


2、循经通络  主要经脉:督脉、任脉、背部膀胱经。

辨证加减:燥热伤肺加肺经、胃燥津伤加胃经、肾阴亏虚及阴阳两虚加肾经。


3、点穴顺气  主要经穴:脾俞

随证配穴:燥热伤肺加肺俞、鱼际;胃燥津伤加内庭、合谷;肾阴亏虚加肾俞、太溪;阴阳两虚加关元、三阴交、太溪。


4、群罐排毒

处方:腹部七罐:肚脐及四周二指分别叩拨一罐,子宫双穴各叩拨一罐;背部七罐:大椎、命门、肾俞双穴、长强、小肠俞双穴各叩拨一罐。沿督脉和膀胱经自上而下走罐,以皮肤微红为度,然后做基本疗法5-10分钟。取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穴,留罐5-10分钟,点按照海,列缺穴5-7分钟。


 葛根加枸杞代茶饮,对阴虚火旺者,可滋阴降火,对维持血糖水平有显效。







COPYRIGHT 2021 INFINITY ARTS LAIYITANG
版权所有 2021莱仪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18011587号-1
莱仪堂,美容养生,中医,艾灸,经络,按摩 网站制作松一科技
本公司网站建设相关作品及素材设计风格,未经我公司同意,抄袭转载,将负相关法律责任!